最近, kiki 分享了如何通过检查股票及托产的基本面, 科学化地挑选股票。找到了一支好股票, 把它放入Watchlist 里面, 等待股价跌入低估区就入场建仓—-存股一族多通过这种重复性的操作来累积股票资产。
如果存股有那么简单, 那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不能做到?
因为股价显示人们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 经常被人们各种的想法和情绪影响, 而非它真正的现实价值。
在存股的过程中, 要和自己的情绪对抗。 对大部分人而言, 顺着自己的情绪和直觉做事, 才是对的。 可怕的是,这种思维在股市交易里, 完全不能成立。很多时候, 和自己的情绪和直觉对抗, 股票交易的成功率反而比较大。
在零和博弈为基础的股票交易市场, 有人赚钱就有人亏钱, 小部分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人, 赚大部分被情绪控制的人的钱。
虽然大部分心理学的书并没有直接教导如何在股票交易时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几年关于“交易行为心理学” 的研究和理论开始普遍起来。 这篇文章结合了我阅读了心理学理论和过去三年本身交易经验的总结。
1. 对人保持质疑
过去几年, 我在股票交易中犯过几次错误。 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听了亲戚的意见后, 在没有做功课的情况下就进场。亲戚完全出于好意, 才把他认为是绝好的进场机会分享给我, 他自己也进场了。
后来造成账面亏损, 我不怪亲戚, 只怪自己当时没有遵守自己定下的入场纪律, 单纯觉得 “不要错过抄底” 的大好机会, 没有思考就下手了。 还好的是, 那笔错误的交易不算大, 其他交易的回酬远远可以盖过亏损。
股票交易里, 一定有一部分赚钱, 有一部分不赚钱或者亏损的。 身为投资者, 我们只能尽量保证每一笔交易能够在一定程度下带来正面的回报, 总盈利远多过总亏损, 才算是投资成功。
尤其在网路时代, 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投资看法, 我们比以前更容易获得投资资讯。 投资资讯, 还是投资 “杂讯“, 只能靠自己分辨了。 幸运的话, 跟跟脸书群组里的某大叔的单, 碰巧可以赚点小钱; 不幸运的话, 全仓丢进某热门股, 股价不升反降的话, 本金全部完蛋。
几天前, 我在IG的Malaysia Money Stories 里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以上故事里的年轻人, 看到网上热炒概念股, 按耐不住跟单, 而且还全仓进场。 结果全仓亏。
我不反对从网路找寻好股和参考别人的意见, 我其实也有从别人的推荐中买到好股。 但是, 单凭推荐和意见就直接下判断是很危险的。 对一切资讯保持质疑, 过滤掉杂讯, 只留下有用的, 这要靠自己的独立思考了。
做好功课和仔细观察, 加上独立思考, 可以把亏损的风险尽量降到最低。
2. 对名人保持质疑
由于现在的交易平台选择多了, 投资者不止可以投资本国的股票, 还可以自由地投资其他经济体的股票。 当人的选择多了, 不同的意见多了, 自然产生各种争论。这些年, 看到比较多的争论不外是 “马股 vs 美股”, “个股 vs ETF, ”定期定额 vs 波段入场“, “长期存股 vs 短炒”, 甚至还有人争论投资股息股还是公积金好。
我个人相信条条道路通罗马, 可以为自己赚到满意的回酬,就是合格的投资方式。 而且,没有必要拿股票来和公积金比较, 毕竟它们是两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不知道是出于争流量还是某些原因, 网路上经常出现 “如何投资股票才是最好的” 争议。 利用某种投资法成功的博主, 认定他的投资一定是最好的, 否决其他的投资方式。 然而, 非金融背景的网民, 看看这个, 看看那个, 没有专业知识的支持, 单凭博主从市场赚了多少钱就判断他的投资法能不能用。
很多投资大师, 往往只告诉大家他们赚了多少钱, 却隐藏了自己亏损多少。
缺乏资源的普通人, 很难凭零碎的资讯判断, 投资大师的方法到底成功率多高? 风险多高?盲从自己无法彻底了解的投资法, 风险是最高的。
一个投资方法, 只要适合个人的性格,本金数额, 可以承担的风险程度, 自己实践得到的操作纪律, 就是好的。 赚多少钱, 取决于本金大小, 交易成功机率多高, 更多的是运气。
与其盲目地跟随别人的投资法, 还不如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一个投资纪律,如果犯错了就及时修正, 成功率更大。 犯了错误或亏损了, 大师又给不到专业意见,到最好还是要靠自己的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
3. 甚至要对专家保持质疑
每一个领域最厉害做得最好的人就是专家了。 非金融背景的人, 想要得到最专业的投资建议, 往往第一个想到就是金融专业人士, 尤其是在投行工作的分析员 (analyst )及股票经济(remisier )。
***法律规定, 投行的专业人士只能提供专业资讯, 不能给任何投资建议和推荐给顾客。***
很可惜的, 根据专家提供的意见交易股票, 不一定能够赚钱, 有时反而不赚比赚的机率还高。
为什么? 并非专家给的资讯是错误的, 而是因为股价的波动起伏是人的情绪造成的, 和科学分析没有直接关系。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某烂股莫名其妙地飙涨, 也会看到业绩好的好股下跌, 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和基本面完全没有关系。
除此之外, 专家给的意见往往基于当下的公司财报和经济状况做出的。公司的生意和经济又随着人为和非人为各种复杂的因素改变。 上一季的状况很好, 但是下一季就不一定了; 去年不好, 今年反而好了。 公司业绩和成长一直随着这些因素改变, 没有人可以准确预判接下来的业绩和股价走向, 包括专家。
市场上有部分散户,我不知道确实比例, 不过他们的存在很明显。这些隐藏在我们当中的投资者, 乖乖地听从分析员的资讯买入或卖出,股价会在分析报告出炉后, 出现对等的起伏。
所以, 如果乖乖地跟从专家给的“买入”“持有” 还是“卖出”的意见, 自己很有可能陷入不停买进和卖出的循环, 而且因为很多人会那样一起做, 导致自己用高价买进, 在低价卖出。
很可惜的, 想要在股市里赚钱, 反而应该在低价入场, 高价出场。这恰好和 “跟从专家的建议” 的行为是相反的。
即使真的认为专家给的分析非常准确, 自己也很想入场或出场, 过了几天等大部分散户”跟风“交易完后, 股价趋稳定而且接近现实价值, 再做出符合自己判断的行动, 比和一大堆人一起抢买抢卖安全。
4. 在股价高涨时冷静
股价快速涨的时候, 持股人是最高兴的啦。 看着自己的股票损益面 (unrealized p/l)和总资产高涨, 每个人都会高兴。 有些人, 害怕股价会回跌, 错过了赚钱的好时机, 马上把股票卖了。
股价涨的时候卖股,是把双刃剑。 如果股价过后回跌而且不会再起, 卖股的行动自然是对的。 如果持有的是好公司的股票, 业绩还会在来年成长, 股价有潜能继续涨, 卖股会造成投资者错过未来更大的赚钱机会, 而且未来可能还要用更高的价钱买回股票。
由于我本身倾向长期存股, 而且持有的股票都是不太会飙涨的股息股, 所以一般情况下, 股价大涨时我最多在休息日带家人出去吃个下午茶庆祝一下,不会做什么大动作。 今年几次出现股价大涨的情况也大都在自己的预判内(因为早已在低价区建仓一阵子了), 也想坚持自己累积股数赚股息的计划, 所以绝大部分时候选择继续持股。除非要转换股票或调整资产, 我会在设定股价的情况下卖股。
股价高涨时冷静,基于自己的投资计划和纪律决定卖不卖股, 可以避免因害怕错失 “赚钱时机” 造成的错误。 如果持有的股票来自好公司, 其实一年当中常常有机会卖股赚钱的好机会呢, 没有必要赶着出场。
5. 在股价下跌时更要保持冷静
股价跌时, 大部分人尤其是刚进股市不久的散户, 第一感觉绝对不开心。没有人喜欢看到自己少赚钱了, 更讨厌亏损。如果负面感觉相当强烈,甚至已经到了 ”恐惧“ 的地步,人的第一反应通常是 ”快点逃, 逃得越快越好”。
人为型的股灾往往就是这样发生的。当某股出现大幅度的跌价, 股民一发现自己亏损就马上抛售, 更多人一起做出抛售反应的话, 股价直接下跌。 如果同领域的几支股票, 或者股市的几支股票一起出现这种状况, 有些人会以为 “股票市场要完蛋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逃, 股市指数直线落下。
就像今年8月头发生的 “两天股灾”, 发生地莫名其妙, 连基本面很好的价值公司的股票都出现大面积的大减价。两天后, 股价通通回升, 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人的心脏强度时可以训练的。 由于我进入马股的时机正好是这10年最差的阶段, 而且不久后遭遇大选和世界经济造成的“股灾”, 心脏早已习惯低迷的股价和股价大滑落的情况。 一般上, 只要股市没有崩盘, 我不太会做出任何反应。
反而, 如果手里有资金, 在股价大跌时大量进场, 把持股价拉低,股市恢复后会发现自己在价差和股息两方面赚更多。 我自己曾经趁马股超跌时大量进了银行股, 后来银行股成了总股票资产强稳的后卫防御, 以后增添新的股票时压力比较小了。
在股价大滑落时保持冷静, 甚至还大手笔入场, 说起来容易做非常难。因为必须和自己的大脑里“逃得越快越好” 的自然反应作对。 除了多练习成自然外, 我也会通过几个方式保持冷静:
— 不盯盘
股价越滑落, 越不要跟踪股价。在自己设定的低点进场后更不要盯盘, 免得纠结股价什么时候会回涨。
—不看媒体, 不看社交媒体
逃离负面消息越远越好。
—不和任何人讨论
很多人都在卖股时, 和这些人交流意见的话,自己坚持守仓甚至想抄底的计划会被影响。
—洗脑自己
告诉自己市场永远都会在, 只要经济还在发展, 股市的崩跌只是暂时的。
—远离股市
找点别的的事做, 减低对股价滑跌的恐惧。 不把焦点放在某一样事情上, 思考会比较客观。
6. 对飙股/热门股免疫
一支股票脱离了现实价值和正常波动, 突然出现直线上升的趋势, 大家都会为之疯狂。 媒体就会在报股东短期赚了多少钱, 大家在算如果自己投了多少钱就可以很快速地暴富, 忘了追高飙股的风险。
我2021下半年才入场, 也就是自己还在学习投资股票的时候,见识了芯片股和手套股们大起大落的疯狂。 看戏不嫌热闹, 非常庆幸自己没有胆量参与其盛, 不然疫情期间就没有钱吃饭啦。
当一支飙股已经被广泛地报导和讨论, 基本上股价早就已经被炒到远远地超越股价本身的价值。 每次出现飙股或某热门股, 很多人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投资该股在短期内赚到多少账上价差, 更多的人会按捺不住跟单。 越多人跟单, 股价被炒得更高, 大家更相信该股会在未来不停地高涨, 带领大家走向致富的道路。
当股价高到成为泡沫后, 大多数人来不及离场, 赶着杀价卖股, 出现人踩人的情况。 股价不止快速下降, 还可以直线下, 一直到止跌或者股价不能再下滑为止。如果在泡沫出现前,我们勇敢地投入资金, 然后在股价开始下跌前果断离场, 赚到钱就走, 追高也可以赚到钱。
股价高涨的过程中, 中间离场的人, 通常成了少数的赢家, 冒着高风险赚取高利润。
如果想要追高, 就必须要有追高的技巧和强大的心脏。 不然, 就在一旁吃瓜看戏好了。
简单的说, 追飙股或热门股, 比低价存股风险大很多。除非本身已经对短炒很熟练非常有信心, 对此类股票免疫会让自己的投资生涯安全很多呢。
7. 抢抄底一定会赚?
一支股票在狂跌时, 一部分比较熟练的投资者会出现, 等待最佳的抄底时刻。 抄底, 顾名思义, 就是在股价几乎跌入低谷是大量进场。
成功的抄底, 是出现在股价大回升的时刻。 投资者不但赚到了大价差, 还可以拿到比正常股息率高出不少的股息。 今年8月头的股灾, 我虽然因为资金和户口的问题, 没有买到任何的便宜货, 但还是帮母亲抄到一些非常便宜的新航股票。
由于抄底抄到够低, 即使后来股价没有升回到股灾前的价钱, 母亲账面上还是有约+10%的价差, 和接近8%的股息率。 由于持股价够低, 我们几乎从来不关注过后股价的波动, 实现了切切实实的 “买了就躺平”。
如果股票资产全部都是以抄底的方式入手, 那回酬率和股息几乎是高度的稳赚不赔, 是每一个散户的梦想。 2020年3月全世界股市因疫情爆发, 全部跌入10年内最低, 那时候大量抄底的投资者个个几乎在短期内达至财富自由。
问题是, 一年内会出现几次抄底机会?
没有人知道。 2024年, 马股就只出现一次抄底机会(8月头), 而且才两天。 我错过了(哭)。
低价入场和建仓, 还是大部分存股人长期的投资方式。 把抄底的好机会当成中彩票好了, 不然把大量资金屯着等待抄底, 反而会失去很多不错的入场点和收股息的机会。
成功抄底的发生机率有多大?
很可惜, 有些股票跌了就不会起了, 抄了低后发现自己要永久持股,甚至股票变废纸。
比如曾经很风光的Serbdak, 后来因为公司做假账造成股价狂泻, 最后在2024年5月下市。 抄到它的底价的投资者并没有赚到什么钱, 可能还亏损。
还有被杯葛风波害得很惨的BJFood (Starbucks 的代理商), 一年多来股价只有跌得更低, 根本无从知道它的“底” 在哪里。 抄了某个低点, 过后股价可能会短期回升, 但不久后跌更低。 除非投资者有源源不绝的资金, 在每一个“低点” 入场拉低均价, 不然注定亏损。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BJFood 的业绩除了退步就是退步, 股价当然也一起跌啦。
成功的抄底, 我个人认为有4个条件:
—公司的基本面和业绩保持良好, 股价大跌和基本面及业绩没有关系。
—公司的股价大跌是短暂的业绩退步造成的, 但有效率的管理层会及时修正问题并改善业绩。
—投资者很熟悉公司过去1年来的股价波动, 有信心抄到的股价真的是低估价。
—投资者用来抄底的资金是闲钱, 短期内股价没有回升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经济状况。
总之, 抄不抄底, 还是要根据数据, 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决定。 看到股价狂跌就无脑进场, 可能可以赚钱, 也可能会造成大亏损。
8. 对自己过于自信
人总认为自己选择的一定是最好的。 自己相信最有价值的认为某样东西, 在拥有后尽量长期拥有它, 并坚持它的价值永久不变。从衣服, 鞋子, 车子, 房子, 宠物, 到伴侣。 我们往往在拥有后舍不得放弃。
如果那样东西的价值可以永久不变, 甚至长年增值, 当然最好。 但物件大多会贬值 (除了房子可能会增值), 人会变, 感情会变。如果我们坚持拥有大多数已经减值的东西, 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痛苦。
股票也是一样。 没有一个公司会永远存在并赚钱, 也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体永远都在上升期。懂得判断价值, 并作出理智决定, 学会及时改变, 投资者可以避免自己的股票资产一年比一年贬值。
今年的上半年, 我很高兴地在脸书和部落格分享, 自己在适当时机清仓云顶和大众银行, 在赚取一定的回酬率下买了股票套现, 并把资金转去成长潜能更好的股息股。 这两支股票自己已经持有超过1年, 非常清楚公司的股价被各种因素限制, 不会在短期内有明显成长, 股息也不会有什么增长。
意想不到, 有网友在脸书留言区批评我。 说这两家公司是马来西亚华人的骄傲, 曾经在马股创造辉煌的历史。他认为云顶在疫情期间坚持派息, 是个绝佳的好公司, 值得长期拥有。
天, 我并没有说这两家公司很烂啊。转换股票, 单纯因为有更好的选项, 把资金放在可以产生更多钱的地方, 投资效率才会进步嘛。
这两家公司还是好公司, 只是他们的业绩趋近饱和,股价不算低估,几年内不会有大幅度成长。 过去的辉煌的确很厉害, 但是我不能回到过去重新投资他们啊, 只能根据当下的情况做出比较适合自己目标的选择。
我那不投资股票的老爸, 10年前用一万块买的云顶,也就是唯一一支股票,到现在死守不放, 已经贬值到不到一半了。 即使我劝他把钱赚到其他比较有成长潜能的股息股, 他也不肯。 因为老爸和那位网友一样, 相信历史多过眼前事实。
我们不能选择家人和伴侣, 遇到问题时不能放弃对方, 必须努力找出解决方法。
但股票有那么多的选择, 没有必要太执着。 如果发现某支股票已经和自己的期待不符合, 那就尽量在亏损最小的情况下换吧。 即使那支股票曾经为自己赚了很多钱, 不放弃的话, 以前赚到的钱还是会亏回去给市场的。
如果我不放弃云顶和大众银行, 今年的股息收入和回酬率会明显减少, 所以何苦勉强持股呢。
想要把错误的判断率减低, 就必须让自己处在清醒现实的思想状况, 避开过于自信造成的幻觉。
9. 最令人难过的等待
回想存股过程中遇到最艰难的事, 不是读书学习, 不是做功课研究数据, 而是等待。
等到股价回调进自己设定好的入场点, 才动了起来。
等, 比努力做工, 困难太多。 因为自己预测不到未来, 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自己才能买选好的价位。 不过这种等待方式, 不管怎样说,还是比等待中彩票的感觉好一点, 因为大部分时候我还是可以在几个月内等得到很好的低估价。
尤其自己的portfolio 大部分是股价几乎怎样都不会掉的那种, 等待真的很不容易。
一般的工作, 人只要越努力做工, 成果就越好。
长期存股, 反而越不做任何事, 回酬更好。
这种完全违背人正常心理的做法, 要如何坚持长期实践?我自己的经验是:
—自己设定好低价区后, 不管每天的股价波动, 坚持股价回调入低价区才入场。
—不盯盘, 不理会网上的言论, 不受其他人的意见影响。
—要坚定地相信, 牛市过后必有熊市, 不管股价升到多高, 有一天总会回调。
—忍受不了的话, 就远离股市, 找别的事情做。 看看书加强自己的投资心理素质, 或者做做功课, 看看有没有新的好股票可以关注。
10. 未来是不可能被预测的
股价呈现的是投资人对未来的展望, 非当下公司的业绩或经济情况。 一个股价被高估, 因为市场对股票未来的走向乐观; 低估的话, 市场对股票的未来是负面的, 或者缺乏对未来的正面预期。
市场是谁? 人。 来自国家投资机构的人, 基金机构的人, 拥有庞大资金的投资人, 及小散户。当大部分人类对某样东西感兴趣时, 那样东西就会涨价, 股票也是。当大家都觉得某公司在未来可以赚钱, 纷纷把钱投资进去, 股票就会涨。
问题是, 公司在未来能否绝对赚钱, 是个问号。 再优质的公司, 也会有倒霉的时候。
例如业绩正面成长超过5年的FPI, 今年因为马币上升造成外汇亏损, 最新季度 (2024 3Q)出现亏损了。很多年来拿越来越多股息的股东, 突然发现自己面对从来没有遇过的状况。
疫情, 国际战争, 政治替换,导致这几年马股的萎靡不振。 回到10年前, 谁会预测到我们会陷入这些倒霉事?
未来是不可被预测的, 尝试预测未来, 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痛苦 。可偏偏人类就是喜欢预测未来, 尤其股市参与者。大家都希望知道接下来哪一个领域的股票会涨, 飙股会是谁, 牛市或崩盘几时到来。
关系到金钱的事, 人们总是关心则乱。
接受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话, 那应该用什么心情投资股票? 我本身的选择方法是规避风险。
投资股票, 因为对未来乐观; 规避风险, 是为了保护自己。 两者并容, 我才可以说服自己不断地把资金投入股市。接下来, 只能希望运气不会太差啦。
以上是我根据心理学理论, 配合观察到的“股市规律“, 给自己总结出的交易纪律。 这里不带入艰深的心理学理论啦, 网友有兴趣可以自己找寻有关 ”投资行为心理学“ 派别的书籍。
督促kiki多多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