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星期前, 和一个年龄相近的顾客谈起了理财。 顾客是个职业妈妈, 收入高负担也大。 除了平常生活费和双亲要奉养之外, 开销最大算是两个孩子的教育费了。她有个孩子快进入高中了, 正在烦恼选科分流细节和将来孩子读大学的学费。
我表示钦佩。 同样都是中年职业女性, 相比之下我真的幸运很多。 单身无小孩的我, 扣除了必要的费用后, 银行里的余额可以自由分配支用, 也拥有把闲钱随自己主意投资的自主权。
谈到投资股票, 顾客马上问我股票市场是不是真的风险很大, 很容易亏钱。 个性保守的她把大部分的存款都放进长期定存, 对股票完全没有任何认知。
“我父亲和长辈们曾经在股票市场亏了钱,我从小到大都被洗脑买股票是最危险的。 所以, 我一听到股票就会害怕, 自动逃避。” 她很坦白地说。
我点点头。 “我曾经和你一样。“
金融风暴和投资基金失败造成对投资恐惧
我的父母出身贫穷, 成家立业后一直用非常保守的方式理财。我童年时, 他们唯一的理财方式就是把钱放在银行里定存。 一直到我读中学时, 要不是有亲戚推销基金, 我父母可能都不会有‘投资’ 的概念。
父亲当初买基金,只是为了帮助经济有困难的姑姑冲业绩, 让她赚点零用钱补贴家用。 他秉着‘家人不会欺骗我’ 的信念, 没有足够了解姑姑推荐的基金, 就签下了几千块的单加每个月定期定额。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 父亲认识的一些人因投资股票和房地产, 把终生储蓄都赔了。 某人投资股票把大半的本金都亏了出场, 某人买了店屋结果产业变长草废墟。这些人当中, 幸运的还可以继续工作重新开始;消极的彻底放弃, 一辈子沉沦在悲痛里。
那几年, 投资几乎和亏钱画上了等号。 父亲买的基金表现也不佳, 投资超过5年后也没赚到多少钱。
在我父母的潜意识里, 投资很危险, 最好碰都不要碰。 投资股票就是赌博—-这样的潜意识控制了他们的理财心态。 只要和投资有关的, 尤其是股票,他们尽量避而远之。 他们几乎完全不阅读财经报道, 对股市行情冷漠, 认为教人投资股票的书都是骗人的。
所以, 我在30岁之前从父母得到的理财教育, 几乎只有省钱和存钱, 完全没有投资概念。 我乖乖地继承了父母能省则省的传统思维, 觉得把钱存在银行是最保险的。
通过各种尝试, 摆脱省钱存钱的人生
我第一次创业成了自己的老板, 才开始从父母的旧有思维跳脱。 挨过了创业初期不赚钱的痛苦阶段,工作室开始赚钱后, 我发现存钱比打工容易很多。以前打工时可能要至少6个月才存到几千块开一个定存,创业后 变成两个月, 而且数额还比以前高。
买定存多了后, 我开始探索比定存更高利润的理财产品。 不久, 我又买了黄金(纸上黄金),高息外汇定存和带投资成分的保险。 同时, 我幸运地找到了不错的基金经纪, 开了几个收益不错的基金户口。
我的基金经纪非常专业。 她有耐心地教了我正确的基金常识和投资步骤, 还有选择基金的知识。 因为她, 我学会了自己阅读基金资讯, 看懂图表。 那几年里, 我很快地累积了五位数的基金投资组合, 而且整体赚钱, 收益比定存好。
父亲见我的基金投资还不错,也把基金户口转到这个经纪了。 他听取了经纪的意见, 把资金转到比较好的户口, 收益比以前好很多。可见,好的经纪可以带你上天堂, 烂的丢你进地狱。
跟父亲不同的是, 我在投资基金方面并没有完全听取经纪的意见。 我投资的每一个基金,都是自己花时间做功课后决定的, 然后自己利用网上平台交易。 我也没有采取经纪建议的定期定额, 而是每个星期定期观察市场, 在价格较低的时候才加码。所以, 我可能每隔两到三个月才会加码基金。 如果基金表现不佳, 我会转成表现比较好的户口。
那几年我没有非常积极地投资, 但有持续地让钱更有效率地再生钱。 通过定存以外的尝试, 我渐渐脱离了‘钱一定要存在银行’ 的思维。 我知道, 其实世界上有很多比定存更好的理财选择, 只要做好功课, 确定进场的时机和价格合适就好。
后来, 不安于室的我还去兴业投资银行 (RHB Investment Bank) 花了一百多块申请了一个户口 (以前开股票交易户口比现在贵好多)。 很可惜的, 当时的我还没有足够的信心逃脱恐惧股票的潜意识。 交易户口开了后, 我面对陌生的交易界面只想逃避, 根本下不了手。
如果那个时候我可以战胜恐惧, 勇敢地走出第一步, 很可能就可以遇上2008年后马股高成长的10年。 现在的我, 很可能早就步入半退休阶段。
可见, 父母对儿女的教育几乎是根生蒂固, 难以改变的。
我父母的兄弟姐妹和他们的儿女, 几乎没有人投资股票。 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听过哪一个亲戚投资股票, 同辈也鲜少有人说起。 别买股票, 炒股就是赌博。害怕股票的潜意识, 像是DNA般深深地刻在了家族每个一个人的血液里。
踏出第一步后, 发现投资并没有那么难
两年多前,中年的我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能力开始随时间变弱, 加上疫情期间收入大受影响, 我疯狂地找寻可以改善自己的财政状况的方法。 2020年的疯狂牛市,让我这个股市菜鸟天天大开眼界, 只恨自己没有现金和户口参与其盛。
用了一年观察和做功课, 我终于在2021年中再次申请了交易户口(大众投资银行Sharelink)。8月底买了两张大众银行股票, 9月领了第一次股息一百多块。
那时的自己对什么除息除权没有什么概念, 才进场不久就领股息自然很开心。我开始感觉到股票对比基金的优势: 服务费低, 派息高(而且比较频繁), 波动性较大。刚开始我连什么红利和赚差价还没有想太多, 只知道像以前操作基金一样:尽量低价进场, 累积股数赚取股息。
我比读书时还更用功地买书上网学习各种投资方法, 了解如何利用市场波动让自己可以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股票。
由于选股方面趋保守, 我90%资金都放在稳定的高股息公司, 所以现阶段从股市赚到的钱大部分是股息。 我也曾经学别人买了少数的科技股和成长股, 也曾经无脑地盲听别人的建议或对市场过于乐观买了不符合自己理念的股票。幸运的是, 这两年来赚到的钱比账面亏损多很多。 我把表现一般的基金清仓, 资金慢慢转到高股息股票。 今年的股息收益预计可以到达RM7000+, 平均每个月RM600左右。
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后, 再小心地走了好几步, 我发现股票并没有父母说的那样可怕。 其实, 操作股票比基金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资金流动性是所有理财中最好的, 只要自己设定好投资纪律然后严格执行。
时间久了, 我甚至觉得买股票和买基金的方法差不多, 不过需要对市场观察更多敏感更高。 毕竟, 基金公司收取那么高的服务费就是请昂贵的专人帮忙管理, 不需要自己过度地买进卖出。股票投资组合有点像自己管理的迷你基金组合, 自己决定摆谁进来请谁出去。
自己改变后, 家人对股票的恐惧心态也转中立。
徘徊在股票市场外多年的父母, 原本觉得我在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的时候进场, ’市场不好风险很大‘。 现在看到我每隔几个月收股息, 也开始默默接受我投资股票的决定。 母亲也把一部分的退休金让我投在派息稳定的银行股, 赚取比定存高一点的利息。
保守固执的父亲还是不接受股票, 坚持把资金投在基金。 但是, 他已经停止在我面前批评股市的高风险, 和唠叨股票’一定会亏损‘ 。 事实胜于雄辩, 我改变不了父亲的投资习惯, 至少他不会再拿以前别人投资股票失败的故事来阻止我’冒险‘了。
别人完蛋,不代表我也会失败嘛。
定时追踪Kiki的财务自由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