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下定决定朝一个目标努力时,你就会自然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规律, 把一部分(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付出在实践上。 没有纪律性的实践, 目标只是空洞的梦想。
自从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存股赚取被动收入, 目标45岁后半退休, 我的生活逐渐随着意志力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习惯。 这种习惯, 不需要太大的纪律去维持, 因为本身追求财务自由的意志力够强大到形成改变。 当这种生活上的改变和规律, 随着时间流逝产生越来越多的成效(对我来说就是股息啦!), 变得更稳定和坚定。
看得到的成果的习惯, 让人产生幸福快乐的成就感。 有了成就感, 我更有动力去坚持这个习惯。就好像减肥人士, 如果越减越瘦, 就会更努力减肥; 如果努力后没有瘦下来, 一段时间后就会自动放弃减肥。
定期购买理财和关于投资股票的书籍
我在2022年前, 也就是开始认真累积存股之前, 曾经断断续续地阅读了一些关于理财和存股的文章。大多来自网路的文章, 都是脸书根据我的阅览历史和喜好推荐而来。 源自各家各派的主题内容丰富,但没有方向。
我毫无方向地阅读一阵子后, 感觉自己想要利用股票投资来增加被动收入的想法很强烈, 却不太清楚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则和操作手法去实行。 当时的我在投资不算是崭新的菜鸟。 拥有超过十年的基金投资经验,我至少知道选择股票和进价,确定了股息收入高低, 还有耐心等待时机的重要性。
当时, 我试水温买了2张(2000股)的大众银行股票。 为什么购买大众银行?因为我的大部分资产都存在大众银行里很多年了, 我非常了解这个银行是个持续产生高利润的好公司。我的基金投资也是通过大众银行的子公司大众基金购买的, 稳定的基金收息让我对大众银行有着莫名奇妙的信心。
这个信心, 说白了就是不怕它倒闭的想法啦!只要是有投资马来西亚股票的人都知道, 大众银行是个非常谨慎怕死的公司, 经过多次的经济风暴/金融危机/政治动荡, 还是屹立不倒。 所以, 用大众银行来试水温, 几乎是毫无风险的。除非, 它突然在疫情中宣布倒闭, 那我只能承认愚蠢, 自叹倒霉了。
刚好, 我这个股票初试发生在大众银行的除息日前 , 所以进了股票约一个月后我就领股息了, 过了三四个月又领了一次。 不需要像定存和基金般等一整年派一次息, 而且股息率高很多。 我第一次的买股算是错打错着, 领股息像中彩票。
第一次买股就可以那么快赚到股息, 那我还不赶快认真学习存股, 等什么?!
之前, 我以为只要阅读网上流传的理财文章就够用了。 在书店里仔细研究后, 我发现真正的知识精华, 只有把书买回家, 认真阅读理解后, 才变成自己的智慧。每本书定价从几十块到上百块都有, 转化成自己的智慧后, 就是无价的了。
为了省钱不读书, 只看网上的免费文章, 其实只是学皮毛, 并没有碰触到知识的精髓。 从2022年头到现在, 我购买了不下10本关于价值投资和存股的书籍, 从巴菲特价值投资到个人经验分享都有。 虽然不算是大量阅读, 我每一本书都有仔细阅读, 要求自己真正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 吸取他们长时间累积的智慧精华。
每个作者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手法, 都有自己的特色。 理解了各种操作手法和风险后, 我选择比较保守的低价位购进高股息股票的方式, 累积可以带给我不错收益的好公司优质股。 这样的操作手法执行还没有满一年, 已经开始慢慢看到成效。 希望在长时间的练习和累积下, 我可以打造稳定被动收入, 让自己过上有选择权的自由生活。
把手机里的杂讯通通清除, 只留下财经和股票资讯

曾经, 我的手机, 尤其是社交媒体(脸书)和大部分人一样, 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杂讯:政治, 娱乐八卦, 各方而来的网文, 广告, 还有不可避免的好友消息。 早上, 我最糟糕的习惯就是一边喝咖啡一边浏览脸书和google feeds, 经常不知不觉浪费至少一到两个小时。
身为自由工作者的我, 不需要在早上赶上班, 也没有固定的业务处理, 早上的时间绝对可以拿来放松做自己。 可是, 这样的放松方式久了, 会不知不觉浪费了很多可以完全更好的任务的黄金时间。 我可以用这个时间阅读对自己更有用的文章, 学习某种技能, 或者运动。
完全戒掉多年的坏习惯是非常困难的。 我终于在2022年到来之前, 狠心把大部分的脸书好友清除了。 反正真正的朋友或亲戚,早已有我的电话号码, 他们可以利用别的方式联络我。 更重要的是, 我不想再浪费时间浏览对我毫无意义的生活分享。 谁谁谁去哪里玩乐, 晚餐吃什么, 假期飞哪里出国, 结婚或离婚, 其实根本和我没有关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分享, 也不见得会促进我和他们的关系。
接下来, 就是unfollow 一大堆的媒体账户: 新闻, 资讯和商业广告。 新闻的媒体, 我只保留两个国际和一个本地媒体, 以便了解市场走向但又不会被太多的政治新闻干扰。 各种资讯和商业广告, 大多和我的正常生活没有什么关系, 只留下和我的主业和股票投资有关的。
一个手机大扫除后, 我每天只能看到真正重要的新闻, 行业资讯和股票投资消息。 如果要浪费时间, 就只能浪费时间在对自己有用的事—工作和投资。 其他纷纷扰扰的事, 仿佛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情。用这个方法, 我把自己的专注力限制在最重要的事, 去除了对我的生活毫无重要性的一切事物。
而且, 每天早上一打开手机, 就是财经新闻和股票资讯, 让我可以预先做好买股的计划。我不需要特意查询, 就可以跟进市场动态和股票价格。 这样一来, 早上喝咖啡的时间就变得比较有生产力的意义。
增加收入,尽量把大部分收入转成存款, 做为投资本金
存钱对我而言, 从来不是困难。 我在十多年前创业小成功后, 收入一直不错。 除了旅行, 我大部分收入都存在定存或基金。
直到几年前我出国读书花了一大笔钱, 加上疫情期间收入不佳, 我步入四十岁后才感觉到存钱的窘迫。在这之前, 我从来没有规定自己存入多少的收入, 大概50%左右就够了。 我也没有规定自己的定存和投资必须占多少巴仙, 让自己的钱可以产生收益。 自由工作者的坏习惯, 就是随心所欲—-钱够用就好。
2022年决定开始存股后, 我开始在乎自己赚多少钱。 赚多钱, 我就可以存多, 投资多。 存股累积多了, 我可以收到的股息就会增加!
有了存股目标, 我比以前更在乎自己的收入水平, 也不再拒绝可以增加收入的机会。 以前, 我会因为不想太劳累而推辞可以增加收入的业务, 比如私教和买产品。 现在教课忙碌, 我还是尽量在体力和精神可以负荷的条件下, 有限量地增加工作。
额外收入虽然不多, 积少成多, 它们可以负担我的部分生活基本开销和给与父母的生活费。那从教课的大部分收入, 就可以存起来转变成投资本金了。
除了增加本业收入, 我也想办法赚取被动收入。 本业工作的性质还是属于用时间和精力换取金钱, 而被动收入可以让我不需要工作就可以赚钱。
听起来被动收入比工作赚钱轻松多, 为什么不就专心赚被动收入好了?
因为利用被动收入赚取足够的生活费, 甚至致富, 并不容易。
除了累积存股数增加来自股息的被动收入, 我去年也打造了一个部落格, 试试利用自媒体资源赚钱。 这个部落格由于缺乏明确主题和有效执行, 在近一年后以超低流量宣告失败。 ‘Kiki的财务自由之旅’ 是我的第二次尝试, 希望在持续分享理财经验和知识之余, 可以打造稳定的被动收入。
有了存股的习惯, 我不像以前那样随心情工作, 变得比较积极地赚钱和存钱。 如果在十年前, 有人劝我利用业余时间打造被动收入, 我肯定嗤之以鼻。 当年的我, 把旅行和出国梦想放在前面,只想到有多少钱花就够了, 完全没有想过被动收入其实可以让我的梦想更容易实现。
我还是有旅行和出国的梦想, 但是我希望下辈子的梦想可以持续一辈子, 不是几年而已。 增加收入–增加存款–增加投资–增加股息, 才是更成熟实际的做法。
这几个‘投资好习惯’, 是我用了1年多慢慢养成的。 表面看起来, 我失去了很多人生乐趣, 生活只有赚钱和存钱。时间一长, 当存股数增加, 每次领的股息比上次更多, 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充满有意义的乐趣。 人生过得随机无目的, 还是朝着自由的目标而‘过得不自由’, 我已经选择了后者。
定时追踪Kiki的财务自由进度: